信息公告
海宁农商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
2024-04-25

 

海宁农商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

 

2023年以来,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和嘉兴管理部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,海宁农商银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围绕全市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等大事要事,大力发展普惠金融,“金融顾问”功能持续凸显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  

一、基本情况

一直以来,海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,服务民营小微企业,大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,争创全国一流社区银行,助推海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我行下辖1家营业部、11家一级支行、7家二级支行,共70个营业网点,共有在职干部员工817人,是海宁县域内做业务最实,与民企最亲,离百姓最近的银行。截至2023年末,全行各项存款余额807.40亿元,各项贷款余额569.88亿元,年度纳税总额达3.16亿元。存贷款规模保持全市银行业首位,地方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。

  二、社会责任理念

海宁农商银行传承猛进如潮精神,始终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、勇立潮头,立足三农探索金融惠泽民生新模式,在实践中打造出令人满意快乐的邻家银行”“快乐银行品牌文化。邻家是指:如亲戚邻里守望相助,体现用心服务当地百姓、始终陪伴海宁人民的坚定承诺;快乐包含: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快乐、让企业客户满意快乐、让农户市民满意快乐、让广大股东满意快乐、让员工及其家人满意快乐,是共惠共赢的快乐工作生态。围绕邻家”“快乐,全行以立足三农,惠泽民生为使命,以因为近、所以亲为理念,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。

三、主要荣誉

海宁农商银行2023年获得荣誉

序号

荣誉

发奖单位

1

嘉兴市银行业保险业“清廉金融”主题辩论赛复赛优胜奖

嘉兴银行业协会

2

嘉兴农商银行系统2023年“走千访万”劳动竞赛优胜单位

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嘉兴管理部

3

嘉兴农商银行系统2023年“走千访万”劳动竞赛宣传优胜单位

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嘉兴管理部

4

2023年度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评估B+类银行

国家外汇管理局嘉兴市分局

5

第六届金融业年度品牌案例大赛:企业文化年度案例奖

中国金融杂志社

6

2023年度全市法人银行机构金融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

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

7

跨境人民币“一提两拓”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集体

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 嘉兴市金融系统基层工会联合会

8

2023年度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财富管理条线财富管理业务创新奖

浙江农商联合银行

9

2023年度浙江农商银行系统金融市场业务票据平台参与优秀奖

浙江农商联合银行

10

2023年度海宁市青年文明号(新命名:丁桥支行营业厅、营业部)

海宁市青年文明号指导委员会

11

2023年度反诈先进集体

海宁市反诈人民战争领导小组

12

2023年度海宁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一等奖

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13

2023年度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综合实力十强银行

浙江农商联合银行

14

2023年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集体

(税收贡献重点企业)

中共海宁市委、海宁市人民政府

15

2023年度支持和合力推动海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单位(优秀金融机构)

中共海宁市委、海宁市人民政府

16

2023年度嘉兴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评优秀单位

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嘉兴监管分局

四、责任绩效

2023年度,海宁农商银行资产总额945.18亿元,各项存款余额807.40亿元,各项贷款余额569.88亿元,营业收入40.51亿元,营业支出32.61亿元,所得税费用0.64亿元,净利润7.21亿元,成本收入比26.50 %,资本充足率13.25%,不良贷款率0.91%,贷款拨备率5.02%,贷款收息率5.16%,涉农贷款余额534.31亿元,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7.31亿元,员工总数817人,女性员工360人,员工流失率1.24% ,员工教育经费179.21万元 

  五、履行社会责任具体情况

(一)围绕中心大局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

助力共同富裕。组建252名“党建共建·共富专员”队伍,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,支持博儒桥村、长啸村、兴城村、尖山村、海潮村“未来乡村”建设。截至12月末,涉农贷款余额534.31亿元,占海宁市23.23%,农户贷款余额135.72亿元,占海宁市27.21%“未来乡村”签约覆盖率达100%强化“强村富民”项目支持,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,紧盯全市第八轮“强村富民”计划,保障信贷资金供给,常态开展“红色四方、共富助跑”“两富同行”结对帮扶。

聚力服务小微。强化“扫地僧”网格走访活动,推动开展“小微你好”行动、个体工商户监测走访、退役军人市场主体专项走访等多客群服务。创新驻镇金融联络员、政银服务驿站等“政银合作”新模式,推动综合助企服务精准直达市场主体需求,构建“政务+金融+数字化”的政务金融服务新生态。截至12月末,共支持小微企业户数5255户,较年初新增793户,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7.31亿元,首贷户932户。

发力乡村振兴。聚力农业“双强行动”,专列10亿元春耕备耕信贷资金,专项开展农业重点项目对接,全面排摸匹配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需求。全面融入基层治理,加强村级服务,优化村级资金定价维护。截至12月末,发放粮食生产领域贷款超1.86亿元,各项农业名单内有效主体对接率、建档率均达100%,期末授信率79.6%,本年累计信贷支持率46.1%。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央视新闻频道《朝闻天下》点赞、发放“红链共富贷”支持“稻虾共养”产业发展获《人民日报》客户端报道。

(二)强化创新驱动,持续提升数字化改革效能

加快网点转型。稳步推进网点智慧化转型,大力推广和完善总部集中运营平台,推广上线集中授权、集中复核、集中开户、来账集中处理、集中函证、集中零钞打包等,实现柜面86项个人业务、智能柜员机16项业务远程集中授权,截至12月末,共计集中授权柜面业务20.41笔、集中审核智柜业务18.37万笔。营业网点智柜全覆盖,其中带现金功能42台,社保附柜22台,智柜业务机构分流率30.93%

优化政银服务。协同市工商局,主动对接法院智提系统,签约“薪资(养老金)执行一件事”,深化“司法+金融”,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。加强与人社局合作,共同打造“社银通”品牌,推动三代社保卡换发,12月末,三代卡发放数量37.17万张,新增3.65万张。创新政银服务驿站“政银合作”新模式,联合黄湾镇成立嘉兴地区首家政银服务驿站,共同服务招商项目。加大“浙农经管”推广力度,全年共成功支付7.76万笔、45.99亿元;辖内12个镇(街道)全面上线“浙里基财”智控应用系统,全市通过该系统支付达40.67亿元,居嘉兴五县两区第一。

提高服务效率。聚焦客群分类,系统策划开展“饿了么满减”“月月消费满好礼”信用卡活动,拓展开学季校园缴费场景、“教育E家”课后教育缴费开放平台支付、三代社保卡养老待遇发放等场景。积极开展“白领贷”团办优惠活动作为首发行,率先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开展浙富系列卡上线测试,截至12月末,共发行浙富卡7943张,居全省前列。特色搭建“扫地僧”小微标准服务平台,提高小微企业精准服务效能,通过移动展业PAD上门办理金融业务,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、高校的金融服务。

(三)推进绿色科创金融,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

强化绿色金融转型。落实国家“双碳”目标要求,将绿色金融作为信贷投放重要战略方向,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,支持气雾培、光伏大棚等绿色生态农业发展,助推绿色产业发展。截至12月末,绿色贷款余额45.92亿元,较年初新增19.94亿元。针对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,依托“链贷通”“订单E融”产品,深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,实现金融服务由供应链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辐射,已成功对接供应链29条,为142户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6.55亿元。

优化科创金融转型。抓好嘉兴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机遇,结合全市“415X”先进制造集群培育工程、“551X”工程项目重大战略行动名单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名单,强化科创企业评估分析,加大“科创贷”“专精特新贷”等科创金融专属信贷产品运用力度,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,有效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、抵押难问题。设立科创金融事业部,配强科创人员队伍,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,实现对科技企业精准“画像”、精准对接、精准服务。截至12月末,支持科创企业560户,贷款余额106.75亿元。

深化个人信贷支持。全面梳理许村家纺城、皮革城等14个专业市场(电商)、50家农贸市场、7万多户个体工商户、2700余户放心消费商户、3400余户退役军人市场主体等个体工商户开展多轮走访,主动适配全量金融产品,满足专业市场及个体工商户金融需求。特色打造个人存贷款产品体系,有效满足不同客群融资需求,开发、优化商户管理系统2.0等,全面提速数智赋能服务。2023年末,全行对私贷款余额139.35亿元,占全市15.93%

(四)聚焦合规经营,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

提升公司治理质效。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党委前置把关,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。提升董事会治理,把好战略发展方向,提高监事会、高管层履职效能,保持稳健经营; 修订章程、股东大会、董事会和监事会议事规则,进一步完善“三会一层”运行机制,提升信息披露主动性和及时性,促进经营管理良性发展。加强对股权和关联交易管理,及时对关联信息进行核查和更新,按规做好关联交易信息报送和披露,控制关联交易数量和规模,防范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利益输送的风险,股权和关联管理逐步规范。

强化全面风险防控。围绕“合规第一扣”三年行动,全面开展风险排查整改,出台《“强内控、促合规”信贷业务常规化检查方案》,构建常态化“三检查”机制。科技赋能风险合规管理智能化,搭建信贷风险前置管理系统,建立自主风控特色的贷前过虑系统,从源头把好风险关口。规范风险分类操作,组建“总部+支行”不良清收团队,闭环管理全面抓实贷款风险底数。全面加强案防管理,持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,提升客户信息质量管理。

确保合规审慎经营。树牢“合规创造效益 合规创造价值 合规引领快乐”的理念,通过“业务部门讲合规”“每周夜学合规”等形式,完善合规宣教长效机制,提升合规操作能力,编制《信贷业务合规操作手册》等规范文本,建立日常展业合规标准体系。持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,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反腐倡廉相关内容学习。强化警示震慑教育,开展警示宣教,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,提升清廉文化建设。抓实反诈反洗钱工作质量,高标准完成第八轮安全评估,守牢安全防线。

(五)践行社会公益,积极助力构建和谐社会

热心社会公益,勇于承担奉献社会。开展贫困妇女、困难党员和老党员、困难家庭等走访慰问活动,给予结对帮扶、信贷支持等不同形式的关爱。持续开展爱心助学、两富同行等活动,组织员工参与“文明劝导”“反诈宣传”等服务,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。800多名员工通过“志愿浙江”开展志愿金融服务,16家爱心驿站、骑手驿站免费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防暑降温药品、矿泉水、充电宝等用品,全年向地方政府缴纳各类税费3.16亿元,对外捐款捐物超120万元。

普及金融知识,创造良好金融环境。全行党员干部和青年员工积极参加企业、社区、农村、学校、机关等共建单位组织的各类宣讲活动、志愿服务、公益行动,形成了区域建设的一股重要宣教力量,让金融知识飞入“千家万户”。参与组织2023年度3·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、防范非法集资、存款保险、反诈反洗钱反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宣传。以线上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与线下集中培训、村(社区)走访结合方式,宣传打击贷款非法中介,及时公布典型案例,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强化风险警示提示,增强老百姓风险防范意识。

赋能员工发展,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。开展赋能培训,通过“三力大讲堂”“三力微课堂”加快财务、理财、风险、数据等核心人才培养。鼓励全行员工参加各类职称考核,获得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人数129人,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。全面深入开展厅堂营销一体化培训,提升一线员工为客户办实事、解决问题,提供专业化、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能力。开展生日礼遇等节日慰问,组建健身俱乐部、网球俱乐部等兴趣小组,开展篮球嘉年华等一系列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,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
  六、社会责任展望

2024年是实施“十四五规划”关键一年,是浙江“勇当先行者、谱写新篇章”的再出发之年,也是海宁农商银行改制10周年。海宁农商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认真落实浙江农商联合银行、嘉兴管理部工作要求,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,强力推进助力全市“创新提升年、改革突破年、项目攻坚年”活动。以邻家银行”“快乐银行为精神引领,打响碧海潮生 惠邻共富品牌,深推扫地僧工作法,围绕“五篇大文章”,持续做强优势、做亮特色、做大空间、做实风控、做精管理,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。